时间: 2016-11-17 15:23:53 来源:雅安日报/北纬网
带着传统楼市“金九银十”旺销季的余温,2016年楼市已步入年末冲刺阶段。
据省统计部门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市商品房销售57.0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5.3%;完成投资45.21亿元,同比增长95.2%,增速位列全省第一。从总体上看,今年前三季度的良好发展势头,在年末冲刺阶段或将得到延续——
商圈周边楼盘关注度持续走高,个别楼盘进入尾盘销售收尾阶段;80后、90后刚需购房者成为购房大军的中坚力量,相关利好政策为年轻群体购房“减压”,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面对一路上扬的房产市场,年轻人是否该抢占先机果断出手?对此,业内人士建议,年轻购房者要根据自身经济情况,切忌随波逐流;量力而行,不要因为购房而影响生活质量。
年末收官,楼市余热不减。图为,年轻购房者在家人的陪同下选房。
调查:
80后90后购房者占多半
“最近刚卖了几套七八十平方米的两居房,都是20来岁的年轻人买的。”12日上午,市区某楼盘售楼处,销售负责人表示,近两年来,市区购房“年轻化”趋势明显,80后和90后占据购房群体的大半江山。
从前期销售看,今年以来,各种政策利好叠加,刺激了市场,加速了年轻刚需购房者和改善型购房者积极入市。
从项目内容来看,虽然恒信·上海城、正黄·金域首府、拓海·第一江岸等大盘是尾盘,但仍是市民购房首选。今年新开盘的公馆1981、碧海云天等也深受购房者喜欢,开盘不久,体量不大的碧海云天的房子就所剩无几,公馆1981也后来居上,销量与恒信、正黄、拓海保持在同一水平。
姚桥新区某楼盘相关负责人坦言,楼盘品质仅是楼盘热销的一个因素,周边商圈未来的发展,才是吸引年轻购房者的重要“利器”。记者注意到,这些消费者中,以年轻刚需购房者为主,成交房型主要集中在80平方米左右的中小户型住房。
“2016年尽管已进入年末,但对于市区楼市来说,有可能将一路飘红。”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家庭呈小型化趋势,子女成年后需要独立的生活空间,加上受投资渠道单一、房价居高不下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产生了“越等越买不起”、“房子是可靠的投资产品”的心态,进一步催生了房产市场火热的销售势头。
观点:
商圈周边地产更受青睐
何时买房、买怎样的房?对大部分80后、90后年轻购房者而言,心里或许早已有了谱。
“周边商圈发展,以及基础配套情况,直接关系以后的生活质量。”经过一年多来对房地产市场的考察了解,28岁的陈锦润今年国庆假期在姚桥新区买了人生第一套住房,“城市向东发展的趋势已经很明显了,相信用不了几年,随着住宅周边的商圈日趋成熟,生活在姚桥新区会更便捷。”
与陈锦润不同,刚大学毕业两年的吴思雨,并没有多少积蓄,买房首付还得靠家里支持,自己以后的工资还需还房贷,所以,购房对她来说是十分慎重的事。
吴思雨有自己的考虑:马上结婚,然后再有小孩,太小的房子肯定不合适,但在中心城区买大一点的房子,自己的预算又不够。再三斟酌,她决定退而求其次,买一套目前距离市区稍远一点,但将来发展前景比较好的区域的房屋。在吴思雨看来,随着城市规划逐渐向新城区倾斜,几年后,那里将成为一个新的城市中心。
走访中记者发现,像吴思雨这样的年轻购房族,尽管资金不足,但对于房子的要求丝毫没有降低,比如,户型既要时尚新颖,又要有足够的私密空间,最为重要的是,周边是否有配套的商圈。
建议:
年轻人购房需综合考虑
“相对来说,年轻人工作时间较短,资金积累有限,买房往往需要长辈的帮助,因此购房时要做好预算,在经济承受范围内购买房子。”业内人士表示,对于正处于创业阶段的单身人士,购房既要考虑眼下居住的方便,还要考虑日后是否容易转手。小户型住宅总价不高,同时配备也很齐全,比较适合年轻单身一族的需要。
对于年轻夫妻来说,双方仍处于事业的起步阶段,在购房时一般会得到父母的资助,在资金不太紧张的情况下,地理位置是购房时的首选因素。购房时,还须考虑将来有了小孩或双方父母一同居住的需要,最好选择面积不太大的两室房或二手房。只要交通方便、周边配套齐全,以后换了大房,这套房还可以用来出租。
一般来讲,刚需群体多为年轻人,大部分人收入并不高,所以需要注意的是,除了买房的首付款外,婚房需求群体还需要支付接下来的装修款和月供等费用。因此在购房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做好预算,切忌盲目选择。
业内人士建议,年轻人在选择按揭贷款时,每月月供额度最好不要超过家庭月收入的40%,否则将会影响生活质量。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高小松
责任编辑:姜雨
来源:雅安日报/北纬网 日期: 2016-11-17 15:23:53
编辑:姜雨
北纬网 凯发k8手机娱乐官方网站的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