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0-03-25 08:53:39 来源:雅安日报/北纬网
疫情防控期间,有不法分子利用疫情名义炮制新型网络诈骗“套路”,实施诈骗活动,导致消费者合法权益受损。对此,银行专业人士提醒市民,遇到陌生电话要当心,还需保护好个人身份证和银行卡信息。
四类骗局需留心
网点内滚动播放防范金融诈骗宣传片,摆放宣传资料,向办理业务的客户发放《金融消费者八项基本权益》《银行卡安全用卡常识》等宣传资料;为客户讲解各种金融问题……这是近段时间来,我市各银行网点的常态。
“不法分子打着抗‘疫’幌子,实施金融诈骗,且花样繁多。”我市某商业银行负责人介绍,疫情防控期间,四类新型金融诈骗骗局分别为低息贷款型诈骗、投资理财型诈骗、盗取信息型诈骗和非法集资型诈骗。
低息贷款诈骗团伙利用疫情期间少数人资金紧张、需要贷款的情况,冒充各大知名金融平台或打着“受理政府疫情专项贷款”的旗号给用户授信数万元额度,靠收取中介费、保证金行骗。用户交完费用之后,骗子则消失无踪。
投资理财诈骗团伙则利用部分老百姓在疫情防控期间旺盛的投资需求行骗。一些不法分子借助“区块链”概念发行“冠状病毒加密货币”敛财,还有一些人通过聊天软件,向受害人推荐虚假的金融投资产品。
盗取信息诈骗团伙通过非法手段获得百姓的个人出行信息,发送虚假“退改签”短信,诱使受害人拨打短信中虚假客服电话或点击不明链接,由此获得受害人银行卡号、密码等敏感信息,将卡内余额转走。还有一些诈骗团伙通过社交软件、二手交易网站等渠道发布虚假的售卖口罩、防疫物资信息,收取消费者费用后将受害人“拉黑”。
非法集资诈骗团伙则以“为疫区捐款”为由诈骗,还有不法分子打着“为感染者众筹医药费”的旗号诈骗。
做到四个“应当”、四个“拒绝”
针对疫情防控期间的新型金融诈骗骗局,一方面,我市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我市金融机构以“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教育宣传和舆论引导,向群众宣传金融知识,提升群众风险责任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切实守住金融风险底线。另一方面,银行专业人士也提醒,金融诈骗无处不在,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应做到四个“应当”,四个“拒绝”,避免落入诈骗陷阱。
首先,申请贷款应当选择银行等合规金融机构,拒绝小广告、小作坊式的网络金融产品;其次,投资理财应当牢记“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拒绝高息诱惑;第三,个人信息应当加强保护,拒绝泄露个人敏感金融信息;第四,爱心捐赠应当认准正规渠道,拒绝不法分子假借疫情非法敛财。
此外,购买防疫用品应通过正规渠道,尽量核实商家销售资质和产品质检证明等材料,切勿轻信个人的兜售行为;在无法确信能够收到所购物品前,切勿将货款直接转入卖方个人账户;商家长期无法发货的,及时退款。
爱心捐助要认准正规捐赠渠道,不参加将资金转入个人账户或要求提供卡号、支付账号及密码的募捐活动。如果接到商品质量有问题的电话,应立即挂断,通过购物网站平台处理,找出自己的订单直接申请凯发k8手机娱乐官方网站的售后服务;如果接到快递丢件的电话,请立即挂断,自己联系快递公司客服或登录快递公司官方网站进行处理。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蒋阳阳
审稿:白雨锶
责任编辑:夏天
来源:雅安日报/北纬网 日期: 2020-03-25 08:53:39
编辑:夏天
北纬网 凯发k8手机娱乐官方网站的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